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德高望重

富弼(1004—1083)北宋人,字彦国,洛阳人。26岁踏上仕途,竭尽全力为朝廷尽忠。

年少时的富弼,总是假装糊涂。有一次,他走在洛阳大街上,有人过来悄声说:“某某在背后骂你!”富弼看也不看,说:“大概是在骂别人吧。”那人又说:“人家指名道姓在骂你呢!”富弼依然不慌不忙地说:“怕是在骂别人吧,估计是有人跟我同名同姓。”骂他的人“闻之大惭”,赶紧向富弼道歉。可见,俯仰之间就显示出了一个人的心胸狭阔。

二十岁不到,富弼就以文章出名,被誉为“洛阳才子”。当时范仲淹已经颇有名气,认识富弼后,对富弼大加赞赏,说他是“王佐之才”,并且把他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。晏殊看了富弼的文章,当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富弼。

庆历二年(1042),富弼升为知制诰,纠察在京刑狱。十年春,契丹国大兵压境,扬言要以武力扫平中原,要求大宋割地赔款才息兵。当时的宋王室已经是六神无主了,赶忙商议派大臣前往契丹求和,但朝中大臣皆因此行凶险,不敢前去。这时有人推荐富弼。富弼临危受命,被任命为大使,拜任枢密直学士,出使契丹。

见到契丹王,富弼问:“为何出兵攻我大宋?”契丹王回答:“是你们违约在先,堵塞了关隘,所以我们要进攻。如果你们肯割地赔款,我就考虑撤兵。”富弼正色道:“我知道你自己并不想出兵,而是你的臣子主张打仗,你可知道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?”契丹王听了十分惊讶,问道:“此话怎讲?”富弼整了整冠帽,说:“我大宋封疆万里,精兵百万,上下一心,若你们要用兵,能保证必胜吗?即使你们侥幸获胜,也必损失过半,这些损失你那些好战的大臣能够弥补吗?如果我们还像以往那样互通友好,大宋每年赠送你们钱帛,还不都是你契丹王一人任意支配吗?”

契丹王想了想,点头称是。富弼又说:“至于我国堵塞关隘,本是为了防范叛军,并不是为了进攻他人。若是为了进攻,就不堵塞关隘了,而是要打通关隘,前去进攻了!”契丹王觉得富弼说的是实话,第二天就邀富弼一同打猎,但他提出一个条件:“如果能割地给契丹,则两国可长久修好。”富弼问:“为什么?”契丹王回答说:“我们都以每年领受你们的钱帛为耻。”富弼马上反问道:“你们以得地为荣,我们必以失地为耻。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?”然后斩钉截铁地告诉契丹王,“想让我们割地求和,万万不能!”

面对这个既善辩又强硬的来使,契丹王感到手足无措,最后无奈只得不再要求割地。就这样,富弼不避生死,不辱使命,短短一番话就打消了契丹国进犯的图谋,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,此后的几十年里都相安无事,和平共处。

富弼后来又出使契丹,也大获成功,展示了超人的胆识和过硬的外交能力。他第一次去契丹,家人来报,说他的女儿死了,他不顾而行;第二次去契丹前,他的妻子生了个男孩,他都来不及看一眼就启程了。到了契丹国,每次收到家书,他连拆都不拆。随从不解地问道:“这是家书,您为什么不拆开看看?”他回答说:“拆开,徒乱人意,徒增烦恼!”

神宗年间,富弼见神宗重用王安石,知道自己不可与之争,于是称病退休,欲回洛阳,上疏几十次才被准许。但是每逢遇到国家大事,他仍建言献策,为国家着想,为百姓谋福。元丰六年(1083)八月,富弼在洛阳病逝,年80岁。他死前还上疏神宗:现在朝中多有投机钻营小人,非国家之福,应予以廓清。神宗读后,十分哀痛,辍朝三日,出祭文祭奠,赠太尉,谥文忠。随后富弼配享神宗庙。

纵观富弼一生,他始终以朝廷及百姓的利益为重,先后担任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宰相,在处理外交、边防及赈济灾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;性情至真,恭敬好修,与人言必尽敬,虽微官及布衣谒见,皆与之有礼。司马光称颂他为:“三世辅臣,德高望重。”

上一篇:天地有知
下一篇:义姑弃子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