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公姓姜名尚,又名吕尚,是辅佐周文王、周武王灭商的功臣。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,商朝统治者纣王暴虐无道,荒淫无度,使得当时的朝政腐败,经济崩溃,民不聊生,怨声载道。地处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(后为周文王)倡行仁政,发展经济,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,社会清明,人心安定,国势日强,天下民众倾心于周,四边诸侯望风依附。壮心不已的姜尚,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,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。于是他便毅然离开商朝,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,栖身于磻溪,终日以垂钓为事,静观世态的变化,待机出山。
一般人钓鱼,都是用弯钩,上面装着有香味的饵食,然后把它沉在水里,诱骗鱼儿上钩。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,上面不挂鱼饵,也不沉到水里,离水面有三尺多高。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,一边自言自语道:“不想活的鱼儿呀,你们愿意的话,就自己上钩吧!”
一天,有个打柴的人从溪旁经过,看到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,便对他说:“老先生,像你这样钓鱼,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!”
太公举了举钓竿,笑着说:“我钓鱼,是愿者上钩。况且我不是为了钓到鱼,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!”
太公这种奇特的钓鱼方法,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。姬昌知道后,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。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,只顾自己钓鱼,还自言自语道:“钓啊,钓啊,鱼儿不上钩,虾儿来胡闹!”
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,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。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,边钓边说:“钓啊,钓啊,大鱼不上钩,小鱼别胡闹!”
姬昌这才意识到,这个钓者必定是位贤才,要亲自去请他才对。于是他吃了三天素,洗了澡,换了衣服,带着厚礼,前往磻溪聘请太公。
姬昌来到河边,找到姜子牙。此时的姜子牙正在一心一意地钓鱼,而姬昌也没有贸然上去打扰,就站在一旁,看姜子牙钓鱼。姜子牙手扶渔杆,不经意地念道:“钓钓钓,小鱼没来大鱼到,愿者上钩。”姬昌听了这话,心想,这分明是在说自己,于是就上前作揖打躬,和姜子牙攀谈起来。
姜子牙和文王谈天说地,讲三皇五帝,又是治国安邦,又是治理西岐,一直谈到纣王无道,伐纣灭商,两人越谈越投机,一下子谈到太阳落山。姬昌心里高兴,今天终于寻访到了自己渴求的贤圣;姜子牙也是心满意足,今天总算是遇上了明主。
后来,姜尚辅佐文王,兴邦立国,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,灭掉了商朝,被武王封于齐地,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