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难得糊涂

郑板桥是清代画家,书法家,文学家。康熙秀才,雍正举人,乾隆进士,曾任山东范县、潍县知县,因请赈得罪上司而被罢官。郑板桥为政清廉,有才干,同情人们疾苦。去官后居住在扬州,以书画为生。其诗能揭露社会黑暗,同情人民疾苦,其文章率真自然。他的“难得糊涂”可以说是中外知名。表面看来,是糊涂处事,实际上,“难得糊涂”也可以说是一种聪明之举。

公元1751年,郑板桥在潍县“衙斋无事,四壁空空,周围寂寂,仿佛方外,心中不觉怅然。”他想,“一生碌碌,半世萧萧,人生难道就是如此?争名夺利,争强好胜,到头来又是如何呢?看来还是糊涂好,万事都作糊涂,无所谓失,无所谓得,心灵也就安宁了。”于是,他挥毫写下“难得糊涂”。因此它被称为“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,是面对喧嚣人生,炎凉世态内心迸发出的愤激之辞。”

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,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,与邻居诉讼,要他函告兴化县知县,以便赢得官司。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:“千里捎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稍后,他又写下“难得糊涂”,并在“难得糊涂”下加注:“聪明难,糊涂难,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,放一着,退一步,当下安心,非图后来福报也。”此处将“难得糊涂”解释为:聪明人难得做一次糊涂事,要心安理得,也可取得心态平衡。

上一篇:圯上受书
下一篇:一鸣惊人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