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良,字子房,生于战国末期韩国城父(今安徽亳县东南),出身于贵族世家,祖父张开地曾相韩昭侯、韩宣惠王、韩襄王;父亲继之又相韩厘王、韩桓惠王。不过到了张良时代,韩国逐渐衰落,终于在公元前230年,被秦王政派内史一举剪灭,将其置为颍川郡。韩国的灭亡,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业的机会,丧失了赫赫荣耀的地位,使他像许多贵族遗少一样,心中充满仇恨的烈火。于是,就有了博浪沙刺秦王的一幕。
刺杀秦王失败以后,始皇帝愤然“大索天下”,张良只得更名改姓,隐匿于下邳,小心出入,谨慎行事。
一天,张良闲来无事在下邳桥上散步,走到桥头,遇到一个身穿粗布短衣的老人,这位老人走到张良身边时,不慎将自己的鞋脱落桥下,然后傲慢地对着张良说:“小子,下去给我捡鞋!”张良愕然,但是看到是一位老者,于是强压着心中不满的怒火,勉强下去将鞋给老人捡了上来。可是,老人并不接着,而是把脚跷起来,说:“给我穿上!”此刻的张良真想挥拳上去打他,但因他已经历经人间沧桑,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,况且对方又是老人,都把鞋给捡上来了,还是好人做到底吧。想到这里,强忍怒火,膝跪于前,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。老人非但没有感谢,反而仰面长笑而去。张良呆视很久,只见那老人走出里许之地,又轻步返回桥上,对张良说:“孺子可教也!五天后的黎明,与我在此会面。”张良越发觉得奇怪,于是跪拜说:“好的!”
五天后,鸡鸣时分,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头。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,此刻已等在桥头,见张良来到,忿忿地斥责道:“与老人约,为何误时?五日后再来!”说罢离去。又过了五天,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。其至诚和隐忍的精神感动了老人,于是老人送给他一本书,说:“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,十年后天下大乱,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,十三年后再来见我。”说吧,自顾扬长而去。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: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。
张良惊喜异常,天亮时分,捧书一看,《太公兵法》。从此,张良日夜研习兵书,思考天下大事,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、文武兼备、足智多谋的“智囊”。
公元前209年七月,陈胜、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,举兵反秦。紧接着,各地反秦武装暴动风起云涌。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,举起了反秦的大旗。后来自感身单势孤,难以立足,便率众投奔在留县称王的景驹。不料,走到半路,正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。两人一见倾心,张良多次以《太公兵法》劝说刘邦,刘邦多能领悟,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。于是,张良改变了投奔景驹的想法,决定跟从刘邦。后来在张良等人的帮助下,刘邦成功打败了项羽,建立了汉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