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坚持原则

司马迁祖辈都担任着史官,他的父亲司马谈任汉朝的太史令。司马迁38岁时(即父亲去世后三年)在丞相的举荐下继任父职。司马迁42岁那年,汉武帝下令实行太初历,他开始着手写作《史记》。司马迁夜以继日地写作,几年以后,写出了《史记》的部分手稿。司马迁把它呈给武帝,武帝翻阅后大发雷霆。因为司马迁在书稿中毫不避讳地记载了武帝的过失和错误。武帝的宠妃懿妃曾经想让司马迁为她写赋,司马迁拒绝了她,所以对司马迁怀恨在心,这个时候便趁机向武帝进谗言说:“听说司马迁恃才自傲,自比圣人,根本不把陛下放在眼里。”武帝立即召集文武大臣,向司马迁问罪。大臣们都沉默着不说话,只有一位大臣因受懿妃的指使而极力怂恿武帝严惩司马迁。但是老丞相仗义为司马迁求情,御史大夫也支持丞相,武帝便只好从轻发落,责令司马迁重新修改《史记》。

司马迁痛苦愤怒之下要辞官:“不求苟活于世,但求无愧于心!”当他来到父亲灵位禀告时,想起了对父亲的承诺:“一定要完成老人家著史的遗愿!”于是,他下定决心忍辱发愤,对《史记》进行修改,将历史的事实分散写在诸多章节中。不久,汉军北伐匈奴胜利而归,武帝吩咐司马迁将此事记入史书。司马迁本来只为卫青立传,但是经过调查,发现李广威武无敌,战功显赫,却含恨而死,决定也为他立传。有人提醒司马迁:“你这样做,只怕又会招来祸端。”司马迁一笑置之,坚持为李广作传。

司马迁正在写《李广转》时,一个朋友来看他,顺手拿起刚写出的部分手稿看起来,朋友发现,司马迁对李广打仗退敌、脱险、射虎等细节,写得神采飞扬,但后面又写李广心胸不宽,公报私仇,于是就问司马迁:“你后面这样写李广,不是有损他的形象吗?”司马迁说道:“我写历史,真实是第一原则,不能以个人好恶而隐匿真相。”

《李广转》写得文辞华美,武帝看后非常满意。但是懿妃却无事生非,说道:“李广如此勇猛善战,战功如此卓著,然而却未能封侯,而且在战场上只让他起辅助作用,这不是批评朝廷用人不当吗?还有他自刎而死,这不是说朝廷逼害忠良吗?”

时隔不久,李陵兵败被俘,投降了匈奴。武帝盛怒之下,下令诛杀其全家。有一武将冒死求情,武帝也将其斩首。于是,文武百官没有人敢为李陵说话。武帝命令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书,以警后世。

司马迁四处寻访考究,得知李家世代忠良,一心为国,李陵投降匈奴也是为了救所属士兵的性命。司马迁又找到李陵的旧部,得到了第一手资料。于是,他心里有了底,毅然决然要写出真相,坚决不能让忠良之人蒙受不白之冤。

他的朋友又提醒他,说:“这件事情要三思而后行,不然,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。”但是司马迁却不改变初衷。他说:“先父在世,曾经谆谆教导我,‘史须采实,著史须以事实为准’,我也深知此理。所以,我怎么能违背父训和良知,不让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呢?”

武帝看了司马迁的手稿以后,立刻下令将司马迁投入大牢,定为死刑。后来连同丞相在内的诸多大臣为司马迁求情,武帝才赦免了他的死罪,但条件是要求司马迁用钱财或接受宫刑来代替死罪。

这让司马迁无可奈何:钱财——家徒四壁,没有钱可用来抵押;宫刑——士可杀不可辱,无法接受!他就只有等着被处死。

这天夜里,司马迁前思后想,久久不能入睡。天快亮时,迷迷糊糊地睡着了,梦见父亲言之谆谆地对他说:“忍辱方能负重!我辈著史,只为传真相于后世。你如此撒手而去,谁能担著史之重任?”司马迁惊醒了,陷入了沉思……司马迁接受了残酷的宫刑,从此以后他忍辱负重,发愤写作,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史学巨著——《史记》。

上一篇:不言功禄
下一篇:弃财保国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