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一同进退

疏广(前?—前45),字仲翁,祖籍东海兰陵(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)人。少年好学,治学严谨,深通《论语》、《春秋》大义。本始元年,初征博士、太中大夫,后为太子太傅。在职五年辞归。

疏受(前?—前48),字公子,是疏广的侄子。疏受少时跟其父和叔父疏广学习儒家经典。疏受才思敏捷,言辞逻辑缜密,精于《礼》的奥微。疏广为人恭谨,以贤良方正被任为太子家令。疏受策对应答、行为举止,都合乎规矩,合乎法度,因此被提拔为太子少傅。

在封建天下的时代,“太子是天下的根本”,对于太子的成长与教育,是举国瞩目的大事。当时太子的外祖父许伯被特赐为平恩侯,许伯以太子年幼为由,请求皇上让他的弟弟中郎将许舜监护太子。皇上以此询问疏广,疏广回答说:“太子是国家的继承者,他的老师朋友必须是天下的英俊之才,不应该只亲近外戚亲族。况且太子自有太傅、少傅,官属也已具备,如果让许舜监护太子,这样的做法未免会局限太子的视野,不能广布太子的美德于天下。”皇上认为他说的有道理,就把这个意思和丞相魏相讲了,魏相免冠致礼,谢罪说:“这样的高见,是为臣所不能达到的。”疏广从此更为皇上器重,多次受到皇上的赏赐。太子每次上朝进见,都由师傅引导,太傅在前,少傅在后。叔侄同为太子师傅,朝廷上下也感到这是一种荣耀。

疏广任职五年,太子12岁,就已精通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,学有所成,见识日进。疏广对疏受说:“古人说‘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’,老子也说‘功遂身退,天之道’。现在,我们叔侄官至二千石,应该算是功成名立了,何况天下有更多高明的才俊,是该给他们让出位置的时候了。如果现在还不辞去,恐怕就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时候了。我们叔侄相随出关,回归故里终老一生,这不正是一个很完美的结局吗?”疏受致礼说:“我听从叔父的意见。”

于是,二人同时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表辞职,请求退休回家,颐养天年。宣帝批阅他们的表章时,读着他们恳切的文章,为他们叔侄在年高体衰的状况下,长期为教育太子殚精竭虑、辛苦奔波而积劳成疾,深深感动,便加赐黄金二十斤,诏准两人的请求。皇太子也赠赐黄金五十斤,致谢师恩。

疏广、疏受回家后,都以寿终。他们在历史上成为“宁邑二疏”,其故里分别被命名为“东疏”和“西疏”,以纪念这两位宁邑先贤。

上一篇:弃财保国
下一篇:暂无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