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目将眇者,先睹秋毫;耳将聋者,先闻蚋飞;口将爽者,先辨淄渑;鼻将窒者,先觉焦朽;体将僵者,先亟犇佚;心将迷者,先识是非:故物不至者则不反。

【原文】

目将眇[1]者,先睹秋毫[2];耳将聋者,先闻蚋[3]飞;口将爽[4]者,先辨淄渑[5];鼻将窒[6]者,先觉焦朽[7];体将僵者,先亟[8]犇佚[9];心将迷[10]者,先识是非:故物不至者则不反。

【注释】

[1]眇(miǎo):瞎了一只眼,后亦指两眼俱瞎。这里指严重眼疾。

[2]秋毫: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,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。

[3]蚋(ruì):昆虫,体长二、三毫米,头小,色黑,胸背隆起,吸人畜的血液,幼虫栖于水中。

[4]爽:伤败,败坏。

[5]淄渑:淄水和渑水的并称。皆在今山东省。相传二水味各不同,混合在一起则难以辨别。

[6]窒:阻塞不通。

[7]焦朽:《礼记·月令》:﹝孟夏之月﹞其味苦,其臭焦。又:﹝孟冬之月﹞其味咸,其臭朽。后指火焦木朽的气味。

[8]亟(jí):急切。

[9]犇(bēn)佚:疾驰。

[10]迷:迷惑,迷乱。

【翻译】

眼睛将要失明的人,先能看清秋毫一样的细微东西;耳朵将要变聋的人,先能听到蚋虫乱飞的声音;口舌将要失去味觉的人,先能辨出淄水和渑水的不同滋味;鼻子将要失去嗅觉的人,先能闻出火焦木朽的气味;身体将要僵硬的人,先能快速地奔跑;心神将要迷乱的人,先能清楚地识别出是非:因此,事物不发展到极点,就是不会走到它的反面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