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杨朱南之沛,老聃西游于秦。邀于郊,至梁而遇老子。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:“始以汝为可教,今不可教也。”杨朱不答。至舍,进涫漱巾栉,脱履户外,膝行而前,曰:“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:‘始以汝为可教,今不可教。’弟子欲请,夫子辞行不闲,是以不敢。今夫子闲矣,请问其过。”老子曰:“而睢睢,而盱盱,而谁与居?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。”杨朱蹴然变容曰:“敬闻命矣!”其往也,舍者迎将家,公执席,妻执巾栉,舍者避席,炀者避灶。其反也,舍者与之争席矣。

【原文】

杨朱南[1]之沛[2],老聃[3]西游于秦[4]。邀于郊,至梁而遇老子。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:“始以汝为可教,今不可教也。”杨朱不答。至舍,进涫漱[5]巾栉[6],脱履户外,膝行[7]而前,曰:“向者[8]夫子仰天而叹曰:‘始以汝为可教,今不可教。’弟子欲请,夫子辞行不闲,是以不敢。今夫子闲矣,请问其过。”老子曰:“而睢睢[9],而盱盱[10],而谁与居?大白若辱[11]盛德[12]若不足。”

杨朱蹴然[13]变容曰:“敬闻命矣!”其往也,舍者[14]迎将[15]家,公执席,妻执巾栉,舍者避席[16],炀者[17]避灶。其反也,舍者与之争席矣。

【注释】

[1]杨朱:字子居,先秦哲学家,战国时期魏国(今河南开封市)人。反对儒墨,尤其反对墨子的“兼爱”,主张“贵生”、“重己”,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,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,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。他的见解散见于《庄子》、《孟子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书中。

[2]沛:沛邑,在今江苏沛县东。

[3]老聃:即老子,又称李耳,字伯阳,楚国苦县曲仁里(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)人。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、道家学派创始人。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,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,封老子为“太上玄元皇帝”,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,苦县因为老子被皇帝先后更名为真源县、卫真县、鹿邑县,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。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,存世有《道德经》,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,主张无为而治,其学说对我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。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。

[4]秦:古国名,春秋时建都于雍(今陕西凤翔),战国时迁都咸阳(今陕西咸阳)。

[5]涫漱:盥漱。这里指洗脸洗手用的水。涫(guàn),假借为“盥”,盥洗。

[6]巾栉(zhì):巾和梳篦。泛指盥洗用具。

[7]膝行:指屈服或哀求于人,双腿跪着向前挪动。

[8]向者:副词。以往,从前。

[9]睢睢(suī suī):仰视貌。

[10]盱盱(xū xū):张目直视貌。

[11] 大白若辱:真正高洁、廉明的,往往是简陋、不被人重视的。辱,黑。

[12] 盛德:崇高的品德。

[13] 蹴(cù)然:惊惭不安的样子。

[14] 舍者:客舍之家。这里引申为旅店主人。下文的“舍者”,指旅客。

[15] 将:指送。

[16] 避席:古人席地而坐,离席起立,以示敬意。

[17] 炀(yáng)者:灶下烧火的人。

【翻译】

杨朱南去沛邑,老子西游秦地。相约一起从郊外的小路出发,到梁地杨朱遇到了老子。老子在半路上仰天长叹道:“起初我以为你是可以教诲的,如今看来是不可教诲了。”杨朱没有搭话。来到旅舍,杨朱给老子送上洗脸洗手和漱口的水,以及毛巾梳篦,把鞋子脱下放在门外,双膝跪地前行到老子面前,说:“刚才先生您仰天长叹说:‘起初我以为你是可以教诲的,如今看来不可教诲!’学生想请教先生您这句话的含义,但忙于赶路,不得空闲,所以当时不敢动问。现在您有空闲了,请问我有什么过错?”老子说:“你那一副趾高气扬,盛气凌人的样子,谁还愿意同你相处呢?真正圣洁的东西似乎也有黑点,真正道德高尚的人似乎也有不足。”

杨朱听后,愧然失色,恭敬地说:“敬听您的教诲。”杨朱前往沛地去的时候,旅舍主人对他迎进送出;吃饭时,旅舍主人为他安排坐席;洗漱时,旅舍主人的妻子为他拿来毛巾和梳篦;休息时,同旅舍的客人都恭敬地离座起立;烤火取暖时,灶下烧火的人让出了灶门。等他从沛地返回的时候,同店旅客知道他已经知过而改,便不再拘束,甚至敢同他争抢坐席了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