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杨布问曰:“有人于此,年兄弟也,言兄弟也,才兄弟也,貌兄弟也;而寿夭父子也,贵贱父子也,名誉父子也,爱憎父子也。吾惑之。”杨子曰:“古之人有言,吾尝识之,将以告若。‘不知所以然而然,命也。’今昏昏昧昧,纷纷若若,随所为,随所不为。日去日来,孰能知其故?皆命也夫。信命者,亡寿夭;信理者,亡是非;信心者,亡逆顺;信性者,亡安危。则谓之都亡所信,都亡所不信。真矣悫矣,奚去奚就?奚哀奚乐?奚为奚不为?《黄帝书》云:‘至人居若死,动若械。’亦不知所以居,亦不知所以不居;亦不知所以动,亦不知所以不动。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,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。独往独来,独出独入,孰能碍之?”

【原文】

杨布[1]问曰:“有人于此,年兄弟[2]也,言[3]兄弟也,才兄弟也,貌兄弟也;而寿夭父子[4]也,贵贱父子也,名誉父子也,爱憎父子也。吾惑之。”杨子曰:“古之人有言,吾尝识[5]之,将以告若。‘不知所以然而然,命也。’今昏昏昧昧,纷纷若若,随所为,随所不为。日去日来,孰能知其故?皆命也夫。信命者,亡寿夭;信理者,亡是非;信心者,亡逆顺;信性者,亡安危。则谓之都亡所信,都亡所不信。真矣悫[6]矣,奚去奚就?奚哀奚乐?奚为奚不为?《黄帝书》云:‘至人[7]居若死,动若械[8]。’亦不知所以居,亦不知所以不居;亦不知所以动,亦不知所以不动。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,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。独往独来,独出独入,孰能碍之?”

【注释】

[1]杨布:战国时期哲学家杨朱之弟。

[2]年兄弟:年纪相当。兄弟,比喻差别不大。下同。

[3]言:《释文》本作“訾”。“訾”应释为“訾程”,即资历。

[4]寿夭父子:长寿和短命相差悬殊。父子,比喻差别悬殊,下同。

[5]识(zhì):记住。

[6]悫(què):诚实,谨慎。

[7]至人: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。

[8]居若死,动若械:指得道之人静坐如同死人一般,活动起来好像木偶一样。

【翻译】

杨布问杨朱说:“这里有两个人,年纪相当,资历相当,才能相当,容貌相当;但他们的寿命相差悬殊,地位相差悬殊,名誉相差悬殊,人们对他们的感情也相差悬殊。我对此感到迷惑不解。”杨朱说:“古人有句话,我曾把它记下了,现在告诉你吧。‘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这样的,这就叫做命运。’如今万物昏昏暗暗,纷纷纭纭,任随所为,任随所不为。日去日来,循环不止,谁能知道其中的原因呢?都是命运的安排啊!相信命运的,心里就不考虑寿命的长短;相信至理的,心里就不考虑事情的对错;相信心灵的,心里就不考虑处境的逆顺;相信天性的,心里就不考虑自身的安危。这就叫做什么都相信,什么都不相信。一个人如果真正领悟到了这个‘道’,那么还有什么弃取,还有什么哀乐,还有什么为与不为的区别呢?《黄帝书》上说:‘道德修养最高的人静坐下来如同死人一般,活动起来好像木偶一样。’也不知道为什么静坐,也不知道为什么不静坐;也不知道为什么行动,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行动。也不因为众人的观察而改变自己的情貌,也不因为众人的不观察而不改变自身的情貌。独往独来,独出独入,谁能阻碍他呢?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