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子列子穷,容貌[1]有饥色[2]。客有言之郑子阳[3]者,曰:“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,居君之国而穷。君无乃[4]为不好士乎?”郑子阳即令官遗[5]之粟。子列子出见使者,再拜[6]而辞。使者去。子列子入,其妻望之而拊心[7]曰:“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[8]。今有饥色,君过[9]而遗先生食。先生不受,岂不命也哉?”
子列子笑谓之曰:“君非自知我也。以人之言而遗我粟,至其罪我也,又且以人之言,此吾所以不受也。”其卒[10],民果作难而杀子阳。
【注释】
[1]容貌:人的容颜相貌。
[2]饥色:饥饿的面色。
[3]郑子阳:郑国的子阳。子阳,人名,姓驷,即驷子阳。乃郑国国相。
[4]无乃:表示委婉反问。不是;岂不是。
[5]遗(wèi):赠送。
[6]再拜: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,先后拜两次,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。
[7]拊(fǔ)心:拍胸。表示哀痛或悲愤。
[8]佚乐:悠闲安乐。
[9]过:这里指来访;拜访;探望之义。
[10]其卒:后来;终于。
【翻译】
列子过着贫困的生活,面带饥色。有门客对郑国国相子阳说:“列御寇原是有道之士,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,您恐怕是不喜欢有道之士吧!”子阳立即派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。列子出来见到使者后,再三拜谢,坚决辞受。使者只好离开。列子进屋,他的妻子用怨责的眼光看着他,并捶着胸口说:“我听说作为有道之人的妻子都能过上悠闲安乐的生活。现在我们面带饥色,国相以礼相待,派人给你送来粮食,你却不接受,难道我就是忍饥挨饿的命吗?”
列子笑着对她说:“国相并非是自己赏识我,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来给我送粮食;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,又会根据别人的话来办,这就是我不接受粮食的原因。”后来,郑国的百姓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