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鲁施氏[1]有二子,其一好学,其一好兵。好学者以术干[2]齐侯;齐侯纳之,以为诸公子之傅。好兵者之楚,以法干楚王;王悦[3]之,以为军正[4]。禄富其家,爵荣其亲。
施氏之邻人孟氏,同有二子,所业亦同,而窘[5]于贫。羡施氏之有,因从请进趋[6]之方。二子以实告孟氏。孟氏之一子之秦,以术干秦王。秦王曰:“当今诸侯力争,所务兵食而已。若用仁义治吾国,是灭亡之道。”遂宫[7]而放之。
其一子之卫,以法干卫侯。卫侯曰:“吾弱国也,而摄[8]乎大国之间。大国吾事之,小国吾抚之,是求安之道。若赖[9]兵权,灭亡可待矣。若全而归之,适于他国,为吾之患不轻矣。”遂刖[10]之,而还诸鲁。
既反,孟氏之父子叩胸[11]而让施氏。施氏曰:“凡得时者昌,失时者亡。子道与吾同,而功与吾异,失时者也,非行之谬也。且天下理无常是,事无常非。先日所用,今或弃之;今之所弃,后或用之。此用与不用,无定是非也。投隙抵时[12],应事无方,属乎智。智苟不足,使若博如孔丘,术如吕尚[13],焉往而不穷哉?”
孟氏父子舍然[14]无愠容[15],曰:“吾知之矣,子勿重言!”
【注释】
[1]施氏:姓施的人家。
[2]干(gān):追求,求取,旧指追求职位俸禄。
[3]悦:喜欢。
[4]军正:军中执法官。
[5]窘迫:拘禁,局限。
[6]进趋:追求,求取。
[7]宫:即宫刑,又称“腐刑”。古时一种残酷肉刑,阉割生殖器。
[8]摄:迫近,夹迫。
[9]赖:倚靠,仗恃。
[10]刖(yuè):即刖刑。古代的一种酷刑,把脚砍掉。
[11] 叩胸:拍打胸部,表示恼恨。
[12] 投隙抵时:迎合时机,行动及时。投,指迎合。隙,机会。抵,到达。时,适时。
[13] 吕尚:即姜太公,周代齐国的始祖。本名吕尚,姜姓,字子牙,被尊称为太公望。传说他智勇双全,精通兵法,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谋略家。
[14] 舍然:释然。谓疑虑隔阂顿消。舍,通“释”。
[15] 愠(yùn)容:愤怒的神色。
【翻译】
鲁国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,一个爱好学问,一个喜欢军事。爱好学问的用学术向齐侯求取官职;齐侯任用了他,让他担任各位公子的老师。爱好军事的到了楚国,用兵法向楚王求取官职;楚王很喜欢他,让他担任军正。这两个儿子的俸禄使家庭逐渐富有,官爵使亲人感到荣耀。
施家的邻居姓孟的人家,同样有两个儿子,所学的东西也与施家两个儿子相同,却陷于贫困之中。他们十分羡慕施氏的富有,便前去请教谋取功名的方法。施家二子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孟氏。孟家的一个儿子到了秦国,用学术向秦王求取官职。秦王说:“当今各国诸侯都用武力争夺天下,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扩充军队,广积粮草。倘若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,那是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。”于是,对他施行了宫刑才给予释放。
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,用兵法向卫侯求取官职。卫侯说:“我国是弱国,却夹在大国之中。我们的政策是,对大国采取侍奉的态度,对小国采取安抚的办法,这才是求得国家安全的方法。如果依靠兵权,那灭亡之日也就不远了。倘若让你健健康康地回去,到了其他的国家,肯定会成为我国的不小祸患。”于是就砍断他的双脚,才放他回到鲁国。
回家以后,孟氏的父子捶胸顿足地责骂施氏。施氏说:“大凡把握时机的就会昌盛,丧失时机的就会灭亡。你们求取功名的方法与我们相同,而结果却与我们不同,是因为错过了时机,并非是你们的做法错误。况且,天下根本就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,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。过去所使用的方法,现在也许被抛弃;现在所抛弃的方法,将来也许还要被使用。这种或使用或不用,是没有固定的是与非的。抓住机会,及时行动,随机应变,不遵常法,这种能力属于智谋。智谋如果不够,即使像孔丘那样博学多才,像吕尚那样善用兵法,也是会处处碰壁的。”
孟氏父子听了,心中释然,满脸怒色顿时消失,说:“我们明白了,你不要再说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