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晋国苦盗。有郄雍者,能视盗之貌,察其眉睫之间,而得其情。恶侯使视盗,千百无遗一焉。晋侯大喜,告赵文子曰:“吾得一人,而一国盗为尽矣,奚用多为?”文子曰:“吾君恃伺察而得盗,盗不尽矣,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。”俄而群盗谋曰:“吾所穷者郄雍也。”遂共盗而残之。晋侯闻而大骇,立召文子而告之曰:“果如子言,郄雍死矣!然取盗何方?”文子曰:“周谚有言:察见渊鱼者不祥,智料隐匿者有殃。且君欲无盗,莫若举贤而任之;使教明于上,化行于下,民有耻心,则何盗之为?”于是用随会知政,而群盗奔秦焉。

【原文】

晋国苦盗[1]。有郄雍[2]者,能视盗之貌,察其眉睫之间,而得其情。恶侯使视盗,千百无遗一焉。晋侯大喜,告赵文子[3]曰:“吾得一人,而一国盗为尽矣,奚用多为?”文子曰:“吾君恃伺察[4]而得盗,盗不尽矣,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。”俄而群盗谋曰:“吾所穷者郄雍也。”遂共盗而残之。

晋侯闻而大骇,立召文子而告之曰:“果如子言,郄雍死矣!然取盗何方?”文子曰:“周谚有言:察见渊鱼者不祥,智料隐匿者有殃。且君欲无盗,莫若举贤而任之;使教明于上,化行于下,民有耻心,则何盗之为?”于是用随会[5]知政[6],而群盗奔秦焉。

【注释】

[1]苦盗:以盗为苦,苦于盗患。苦,作动词用。

[2]郄雍:人名,善于侦破盗贼作案的人。

[3]赵文子:赵国人,老子弟子,生活年代大概与孔子相同。

[4]伺察:侦视,观察。

[5]随会:人名。晋国宰相。

[6]知政:为政;主持政务。

【翻译】

晋国苦于盗贼猖獗。有个名叫郄雍的人,擅长识别盗贼相貌,只要察看他们的眉目神情,就能获得真情。晋侯派他去辨认盗贼,千百人中无一漏网。晋侯大为高兴,告诉赵文子说:“我得到一个人,全国的盗贼差不多都快抓干净了,还要用那么多人干什么呢?”赵文子说:“主上依仗窥伺观察来捕捉盗贼,盗贼不但清除不尽,而且郄雍必将不得好死。”过了不久,一群盗贼聚在一起商议说:“我们之所以走投无路,就是因为这个郄雍。”于是他们一同抓住郄雍并将他残忍地杀害了。

晋侯听说这个消息后大为惊骇,立即召见赵文子,并且对他说:“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,郄雍死了。可是抓捕盗贼究竟用什么方法呢?”赵文子说:“周地的谚语说:‘能够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,以智巧推测出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。’君王要想彻底消除盗贼之患,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;使政教清明形成于上,良好风气流行于下,百姓有了羞耻之心,那还有谁去做盗贼呢?”于是晋侯便任用随会主持政务,而强盗都成群的逃到秦国去了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