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,胜之,取左人、中人;使遽人来谒之。襄子方食而有忧色。左右曰:“一朝而两城下,此人之所喜也;今君有忧色,何也?”襄子曰:“夫江河之大也,不过三日;飘风暴雨不终朝,日中不须臾。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,一朝而两城下,亡其及我哉!”孔子闻之曰:“赵氏其昌乎!”夫忧者所以为昌也,喜者所以为亡也。胜非其难者也,持之,其难者也。贤主以此持胜,故其福及后世。齐、楚、吴、越皆尝胜矣,然卒取亡焉,不达乎持胜也。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。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,而不肯以力闻。墨子为守攻,公输般服,而不肯以兵知。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。

【原文】

赵襄子[1]使新稚穆子[2]攻翟[3],胜之,取左人、中人[4];使遽人[5]来谒之。襄子方食而有忧色。左右曰:“一朝而两城下,此人之所喜也;今君有忧色,何也?”襄子曰:“夫江河之大也,不过三日;飘风[6]暴雨不终朝,日中不须臾。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,一朝而两城下,亡其及我哉!”孔子闻之曰:“赵氏其昌乎!”

夫忧者所以为昌也,喜者所以为亡也。胜非其难者也,持之,其难者也。贤主以此持胜,故其福及后世。齐、楚、吴、越皆尝胜矣,然卒取亡焉,不达乎持胜也。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。

孔子之劲能拓[7]国门之关,而不肯以力闻。墨子为守攻,公输般服,而不肯以兵知。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。

【注释】

[1]赵襄子:赵无恤,春秋末年晋国大夫,赵鞅之子。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。他出生于五霸称雄的春秋末代,卒于诸侯兼并的战国早期。卒谥襄,史称赵襄子。

[2]新稚穆子:也叫新稚狗,是赵襄子的家臣。

[3]翟(dí):古同“狄”,称北方的少数民族。春秋前,长期活动于齐、鲁、晋、卫、邢、宋等国之间。

[4]左人、中人:都是古代邑名,皆在今河北省境内。

[5]遽(jù)人:驿使;驿卒。

[6]飘风:旋风、暴风。

[7]拓:举起,托起。

【翻译】

赵襄子派新稚穆子攻打狄族人,大获全胜,夺取了左人、中人两座城邑;新稚穆子派驿使回来向赵襄子报捷。赵襄子正在吃饭,听后面带愁容。身边侍候他的人说:“一天就攻下两座城邑,这是人人应该高兴的事;而现在您却有愁容,为什么呢?”襄子说:“江河涨潮不过三天即退,暴风骤雨不过一个早晨就停,正午的太阳转瞬便斜。如今赵家没有积下多少德行,一天就攻下两座城邑,恐怕败亡的命运就要降临到我的头上了!”孔子听到这件事后,说:“赵氏大概要昌盛起来了!”

存有忧患意识是未来昌盛的原因,总是喜悦忘形是导致败亡的祸根。夺得胜利并不是艰难的事情,保持胜利才是最艰难的事情。贤明的君主根据这条道理来保持胜利,因而他们的福气能够延及后代。齐国、楚国、吴国、越国都曾取得过巨大的胜利,但终归都灭亡了,就是因为不能通晓这个保持胜利的道理。只有那些有道德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。”

孔子的力气能够举起国都城门的门闸,然而他却不愿以勇猛气力夸耀于世。墨子精通攻防之策,连公输般都佩服,然而他却不愿以善于用兵扬名四海。所以善于保持胜利的人,总是以强大表现为弱小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