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牛缺[1]者,上地[2]之大儒[3]也,下之邯郸[4],遇盗于耦沙[5]之中,尽取其衣装车,牛步而去。视之欢然无忧
[6]之色。盗追而问其故。曰:“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。”盗曰:“嘻!贤矣夫!”既而[7]相谓曰:“以彼之贤,往见赵君。使以我为[8],必困我。不如杀之。”乃相与追而杀之。
燕人闻之,聚族相戒,曰:“遇盗,莫如上地之牛缺也!”皆受教。俄而其弟适秦,至关[9]下,果遇盗。忆其兄之戒,因与盗力争;既而不如,又追而以卑辞[10]请物[11]。盗怒曰:“吾活汝弘[12]矣,而追吾不已,迹将著焉。既为盗矣,仁将焉在?”遂杀之,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。
【注释】
[1]牛缺:人名。姓牛,名缺,秦国人。
[2]上地:地名。在今河北省境内。
[3]大儒:旧时指学问渊博而著名的学者。
[4]邯郸:古都邑名。战国时为赵国都城,故址在今河北邯郸西南。
[5]耦沙:河流名。现称沙河,在河北南部。
[6]忧
:忧伤吝惜之色。
,古“恡”,同“吝”。
[7]既而:不久,一会儿,副词。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。
[8]为:下当脱“事”字。
[9]关:此处指函谷关。
[10]卑辞:言辞谦恭。这里指低声下气。
[11] 请物:请求归还财物。
[12] 弘:度量宽宏。
【翻译】
牛缺是上地的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,他到邯郸去,在耦沙这个地方遇上了强盗,把他的衣物车马全部抢走了,牛缺便步行而去。牛缺被抢后看上去依然是欢欢喜喜的样子,毫无忧愁吝惜的神色。强盗追上前问他原因。他说:“君子不因为这些身外之物而损害自己的身心。”强盗说:“嘻!真高尚啊!”接着又相互商议说:“以他的贤明,前去拜见赵国国君,如被任用来对付我们,必定要来围困我们,不如趁早杀了他。”于是就一齐追赶上去,把牛缺杀了。
一个燕国人听说了这件事,就集合族人相互告诫,说:“遇见强盗,不要像上地的牛缺那样迂腐。”大家都接受了这种告诫。不久,这个燕国人的弟弟到秦国去,走到函谷关下,果然遇上了强盗。他想起哥哥的告诫,便同强盗尽力争夺;争夺不过,又追赶上去低声下气地哀求强盗归还他的财物。强盗生气地说:“我们没有杀你,就够宽宏大量的了,你却追个不停,我们的行踪都要让你给暴露了。既然做了强盗,哪里还要什么仁义?”于是就动手杀了他,还连累四五个同伴被杀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