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薛谭[1]学讴[2]于秦青[3],未穷青之技,自谓尽之,遂辞归。秦青弗止。饯[4]于郊衢[5],抚节[6]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[7]行云。薛谭乃谢求反,终身不敢言归。
秦青顾谓其友曰:“昔韩娥[8]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[9]歌假[10]食。既去而余音绕梁
[11]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过逆旅[12],逆旅人辱之。韩娥因曼声[13]哀哭,一里老幼悲愁,垂泪相对,三日不食。遽[14]而追之。娥还,复为曼声长歌[15],一里老幼喜跃抃舞[16],弗能自禁,忘向之悲也。乃厚赂发之。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,放[17]娥之遗声。”
【注释】
[1]薛谭:古代传说人物。战国时秦国人,善歌。薛谭跟随著名歌唱家秦青学习技艺。薛谭非常聪明、好学,嗓音又格外甜美嘹亮。
[2]讴:歌唱。
[3]秦青:古代传说人物。战国时期秦国人,善歌,以教歌为业。
[4]饯:设酒食送行。
[5]郊衢(qú):城外的大道。
[6]抚节:击节。
[7]遏:遮拦,挡住。
[8]韩娥:古代传说中韩国一个善于歌唱的女子。
[9]鬻(yù):卖。
[10]假:借。
[11] 梁
[lì):房屋的栋梁。
[12] 逆旅:客舍,旅店。
[13] 曼声:舒缓而长的声音。
[14] 遽:急忙,仓促。
[15] 长歌:放声高歌。
[16] 抃(biàn)舞:喜极而拍手跳跃。
[17] 放:通“仿”,仿效。
【翻译】
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,还没有把秦青的唱歌技巧完全学到手,就自以为已经完全学会了,于是告辞回家。秦青没有劝止,还在城外的大路口为他饯行。席间秦青打着节拍,慷慨悲歌,歌声振动林木,回响挡住了行云。薛谭听了,立即向老师认错,并请求返回继续学习,从此终身不敢再提回家的事。
秦青回头对他的朋友说:“从前韩娥东去齐国,路上粮食吃完了,经过雍门时,便依靠卖唱来维持生活。她走了以后,歌声的余音还在屋梁间回荡,三天没有停止,附近的邻居还以为她没有离开。韩娥经过一家旅店,旅店里的人侮辱她。于是韩娥便拖长声音,哀哭不止。附近的男女老幼也都随之悲伤,相对流泪,整整三天吃不下饭。急忙去追赶她。韩娥回来后,又拖长声音,放声高歌,附近的男女老幼也都欢喜雀跃地鼓掌跳舞,不能自禁,都忘记了先前的悲哀。于是大家赠送给她很多钱财,送她回家。因此齐国雍门附近的人直到现在还擅长唱歌和悲哭,那就是仿效了韩娥传留下来的声音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