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粥熊[1]曰:“运转亡已,天地密移[2],畴觉[3]之哉?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,成于此者亏于彼。损盈成亏,随世[4]随死。往来相接,间不可省[5],畴觉之哉?凡一气不顿进[6],一形不顿亏[7];亦不觉其成,亦不觉其亏。亦如人自世至老,貌色智态,亡日不异;皮肤爪发,随世随落,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。间不可觉,俟[8]至后知。”
【注释】
[1]粥熊:即粥子,亦作鬻子,名熊,楚国君主的祖先。在商末西周初之际,粥熊率部众弃商从周,为文王、武王师,成为楚国的肇业奠基之人,有《粥子》记录其思想。《粥子》是我国第一部哲学著作,楚国第一部哲学著作,道家第一部著作。粥子提出“以自为本”,这是道家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根本。老庄哲学与粥子之学有继承关系,所以粥熊是道家先驱。
[2]密移:暗中迁移。
[3]畴觉:感觉。
[4]世:生。
[5]间不可省:间(jiàn),间隙。省,发觉,察觉。
[6]顿进:急成;顿然长进。
[7]顿亏:谓急速亏损。
[8]俟:等待。
【翻译】
鬻熊说:“万事万物运转变化不停,天地暗暗迁移,谁感觉到了呢?所以事物在那里减损就在这里盈余,在这里成长就在那里亏损。减损、盈余、成长、亏损,随时生长,随时消亡。一往一来,变化相接,一点间隙也看不出来,谁能感觉得到呢?凡是元气都不是顿然长进的,形体也都不是突然亏损的,所以我们也就感觉不到它的成长,也感觉不到它的亏损。这也就像人们从出生到衰老一样,容貌、神色、智力、体态,没有一天不在发生变化;皮肤、指甲、毛发,随时生长,随时脱落,并非从婴孩时就停下来而不变化了。变化的过程一点也觉察不到,只有等到后来出现结果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