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陈大夫[1]聘[2]鲁,私见叔孙氏[3]。叔孙氏曰:“吾国有圣人。”曰:“非孔丘邪?”曰:“是也。”“何以知其圣乎?”叔孙氏曰:“吾常闻之颜回,曰:‘孔丘能废心[4]而用形。’”陈大夫曰:“吾国亦有圣人,子弗知乎?”曰:“圣人孰谓?”曰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仓之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视而目听。”鲁侯闻之大惊,使上卿厚礼而致之。亢仓子[5]应聘而至。鲁侯卑辞[6]请问之。亢仓子曰:“传之者妄。我能视听不用耳目,不能易耳目之用。”鲁侯曰:“此增异矣。其道奈何?寡人终愿闻之。”亢仓子曰:“我体合于心,心合于气,气合于神,神合于无[7]。其有介然[8]之有,唯然[9]之音,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[10]我者,我必知之。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,心腹六脏之知,其自知而已矣。”
鲁侯大悦。他日以告仲尼,仲尼笑而不答。
【注释】
[1]大夫:古代官名。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,在国君之下有卿、大夫、士三级。大夫世袭,有封地。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。秦汉以后,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,备顾问者有谏大夫、中大夫、光禄大夫等。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,至明清废。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。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,武职则称将军。
[2]聘:指国与国之间派遣使者互相访问。
[3]叔孙氏:鲁国的贵族。春秋后期,鲁国政权落在了季孙氏之手,公室季孙氏、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瓜分。
[4]废心:虚静其心。张湛注:“夫圣人既无所废,亦无所用,废用之称,亦因事而生耳。故俯仰万机,对接世务,皆形迹之事耳。冥絶而灰寂者,固泊然而不动矣。”
[5]亢仓子:即洞灵真人,为亢桑子,又名亢仓子、庚桑子。又传说为《庄子》中的寓言人物,姓庚桑,名楚,陈国人。得太上老君之道,能以耳视目听。隐居毗陵孟峰,登仙而去。相传《亢仓子》一书由其所著,唐玄宗天宝元年诏称为《洞灵真经》,封其人为洞灵真人。
[6]卑辞:言辞谦恭。
[7]体合于心,心合于气,气合于神,神合于无:体合于心,指形体感官与心智契合。心合于气,指心智与元气契合。气合于神,指元气与精神契合。神合于无,指精神与虚无契合。
[8]介然:形容坚定执着的样子。
[9]唯然:微弱貌。唯,轻应声。
[10]干:干扰。
【翻译】
陈国有位大夫到鲁国出访,私下去拜见了叔孙氏。叔孙氏说:“我们国家有位圣人。”陈国大夫说:“莫非是孔丘?”叔孙氏说:“是的。”陈国大夫问道:“怎么知道他就是圣人呢?”叔孙氏说:“我常听他的学生颜回说:‘孔丘待人接物能够不用思虑而只用形体。’”陈国大夫说:“我国也有位圣人,您不知道吗?”叔孙氏问:“圣人是谁?”陈国大夫说:“老聃的弟子中有个叫亢仓子的人,掌握了老聃的道术,能够用耳朵看东西,用眼睛听声音。”鲁侯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惊异,便派上卿带着丰厚的礼品去邀请他。亢仓子应邀来到鲁国。鲁侯谦恭地向他请教。亢仓子说:“那些传说的话是不真实的。我可以不用耳朵听,不用眼睛看,但并不能交换耳朵和眼睛的功用。”鲁侯说:“这就让人更惊异了。那么这种道术是怎么一回事呢?我很想听听。”亢仓子说:“我的形体合于心智,心智合于元气,元气合于精神,精神合于虚无。这时候,一旦有极细小的东西,极微弱的声音,即使远在八方之外,或近在眉睫以内,只要是来干扰我的,我一定都能够察觉。我也不晓得是我的七窍四肢觉察到的,还是心腹六脏感觉到得,只晓得它是自然而然就知道罢了。”鲁侯听后十分高兴。过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孔子,孔子笑了笑,没有说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