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,三年不告。老成子请其过而求退。尹文先生揖而进之于室,屏左右而与之言曰:“昔老聃之徂西也,顾而告予曰:有生之气,有形之状,尽幻也。造化之所始,阴阳之所变者,谓之生,谓之死。穷数达变,因形移易者,谓之化,谓之幻。造物者其巧妙,其功深,固难穷难终。因形者其巧显,其功浅,故随起随灭。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,始可与学幻矣。吾与汝亦幻也,奚须学哉?”老成子归,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,遂能存亡自在,憣校四时;冬起雷,夏造冰。飞者走,走者飞。终身不箸其术,故世莫传焉。子列子曰:“善为化者,其道密庸,其功同人。五帝之德,三王之功,未必尽智勇之力,或由化而成。孰测之哉?”

【原文】

老成子[1]学幻于尹文[2]先生,三年不告。老成子请其过而求退。

尹文先生揖[3]而进之于室,屏左右而与之言曰:“昔老聃之徂[4]西也,顾而告予曰:有生之气,有形之状,尽幻也。造化[5]之所始,阴阳之所变者,谓之生,谓之死。

穷数达变,因形移易者,谓之化,谓之幻。造物者[6]其巧妙,其功深,固难穷难终。因形者其巧显,其功浅,故随起随灭。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,始可与学幻矣。吾与汝亦幻也,奚须学哉?”

老成子归,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,遂能存亡自在,憣校[7]四时;冬起雷,夏造冰。飞者走,走者飞。终身不箸[8]其术,故世莫传焉。

子列子曰:“善为化者,其道密庸[9],其功同人。五帝[10]之德,三王[11]之功,未必尽智勇之力,或由化而成。孰测之哉?”

【注释】

[1]老成子:人名。老成,为复姓;子,为尊称。战国时期宋国大夫。

[2]尹文:战国时期思想家,齐国人。其思想在于调和道家和墨家。

[3]揖(yī):古代的拱手礼。

[4]徂(cú):往。

[5]造化:自然界的创造者,亦指自然。

[6]造物者:创造万物的母体。指大自然,也可指“天道”,即事物的规律。

[7]憣校:变乱交错。憣,通“翻”,倒转。校,亦作“交”,错杂。

[8]箸:古同“著”,明显。

[9]密庸:暗中显功效。

[10]五帝:中国传说中的上古五位帝王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指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、虞舜五位帝王。

[11] 三王:指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三位帝王。

【翻译】

老成子向尹文先生学习幻术,但都已经过了三年,尹文先生也没有传授给他。老成子请老师指出自己的过错,并提出退学申请。

尹文先生拱手施礼,请他进入内室,然后屏退左右的人,对他说:“从前老聃往西方游历的时候,回头告诉我说:凡是有生命的气息,有形状的物体,都是变幻不定的。天地自然创造而出生,阴阳两极促使而变化的,叫做生,叫做死。懂得自然规律而顺应变化,根据具体情形而推移变易的,叫做化,叫做幻。大自然的机巧微妙,功夫深厚,本来就难以穷尽,难以探究。根据具体情形变易的,技巧显著,功夫低浅,所以随时发生,随时灭亡。只有懂得幻化与生死没有什么根本不同,才可以开始学习幻术。我和你都处于幻化之中,何必还要学习幻化呢?”

老成子回去后,把尹文先生的话深深地思考了三个月,于是能够自在地掌握存亡命运,随心地改变四季节令;可以使冬天鸣雷,夏天造冰;能够使飞鸟在地上走,走兽在天上飞。他终生不显露自己的道术,因而后世没有留传下来。

列子说:“善于幻化的人,他的道术潜在地发生作用,他的功绩看上去如同一般的人。五帝的德行,三王的功业,不一定都是靠着智慧之力和勇敢之力而得来的,或许就是凭借幻化的作用而成就的。谁能探索出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?”

上一篇:周穆王时,西极之国有化人来。入水火,贯金石;反山川,移城邑;乘虚不坠,触实不硋。千变万化,不可穷极。既已变物之形,又且易人之虑。穆王敬之若神,事之若君。推路寝以居之,引三牲以进之,选女乐以娱之。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,王之厨馔腥蝼而不可飨,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。穆王乃为之改筑。土木之功,赭垩之色,无遗巧焉。五府为虚,而台始成。其高千仞,临终南之上,号曰中天之台。简郑、卫之处子娥媌靡曼者,施芳泽,正蛾眉,设笄珥,衣阿锡,曳齐纨,粉白黛黑,佩玉环。杂芷若以满之,奏《承云》、《六莹》、《九韶》、《晨露》以乐之。日月献玉衣,旦旦荐玉食。化人犹不舍然,不得已而临之。居亡几何,谒王同游。王执化人之祛,腾而上者,中天乃止。暨及化人之宫。化人之宫构以金银,络以珠玉;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,望之若屯云焉。耳目所观听,鼻口所纳尝,皆非人间之有。王实以为清都、紫微、钧天、广乐,帝之所居。王俯而视之,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。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。化人复谒王同游,所及之处,仰不见日月,俯不见河海。光影所照,王目眩不能得视;音响所来,王耳乱不能得听。百骸六藏,悸而不凝。意迷精丧,请化人求还。化人移之,王若殒虚焉。既寤,所坐犹向者之处,侍御犹向者之人。视其前,则酒未清,肴未昲。王问所从来。左右曰:“王默存耳。”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复。更问化人。化人曰:“吾与王神游也,形奚动哉?且曩之所居,奚异王之宫?曩之所游,奚异王之圃?王闲恒有,疑暂亡。变化之极,徐疾之间,可尽模哉?”王大悦。不恤国事,不乐臣妾,肆意远游。命驾八骏之乘,右服骅骝而左绿耳,右骖赤骥而左白[生僻字 详见原文] ,主车则造父为御,[生僻字 详见原文] (生僻字 详见原文]为右;次车之乘,右服渠黄而左逾轮,左骖盗骊而右山子,柏夭主车,参百为御,奔戎为右。驰驱千里,至于巨蒐氏之国。巨蒐氏乃献白鹄之血以饮王,具牛马之湩以洗王之足,及二乘之人。已饮而行,遂宿于昆仑之阿,赤水之阳。别日升昆仑之丘,以观黄帝之宫,而封之以诒后世。遂宾于西王母,觞于瑶池之上。西王母为王谣,王和之,其辞哀焉。西观日之所入,一日行万里。王乃叹曰:“於乎!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谐于乐,后世其追数吾过乎!”穆王几神人哉!能穷当身之乐,犹百年乃徂,世以为登假焉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