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安闲在家,子贡进去陪侍他,见他面带愁容。子贡没敢询问,出来告诉了颜回。颜回便拿过琴来边弹边唱。孔子听到了琴声,果然把颜回叫了进去,问道:“你为什么独自快乐?”颜回说:“先生为什么独自忧愁?”孔子说:“先说说你现在的想法。”颜回说:“我以往听先生教导说:‘乐天知命所以没有忧愁。’这就是我快乐的原...
陈国有位大夫到鲁国出访,私下去拜见了叔孙氏。叔孙氏说:“我们国家有位圣人。”陈国大夫说:“莫非是孔丘?”叔孙氏说:“是的。”陈国大夫问道:“怎么知道他就是圣人呢?”叔孙氏说:“我常听他的学生颜回说:‘孔丘待人接物能够不用思虑而只用形体。’”陈国大夫说:“我国也有位圣人,您不知道吗?”叔孙氏问:“圣...
宋国太宰看见孔子说:“孔丘,你是圣人吗?”孔子说:“圣人,我孔丘哪里敢当,不过我孔丘是一个学问广博知识丰富的人。”宋国太宰说:“三王是圣人吗?”孔子说:“三王是善于运用智勇的人,至于他们是不是圣人,那我不知道。”太宰又问:“五帝是圣人吗?”孔子说:“五帝是善于推行仁义的人,至于他们是不是圣人,那我...
子夏问孔子说:“颜回的为人怎样?”孔子说:“颜回的仁爱之心超过我。”又问:“子贡的为人怎样?”孔子说:“端木赐的论辩能力超过我。”又问:“子路的为人怎样?”孔子说:“仲由的果敢勇猛超过我。”又问:“子张的为人怎样?”孔子说:“颛孙师的庄重严肃超过我。”子夏离开座位,站起来,恭敬地问道:“既然这样,...
列子拜壶丘子林为师,同伯昏瞀人为友以后,便在外城南面居住下来。跟列子交往的人非常多,每天都不可计数。即使这样,但列子的道术精妙,仍能从容应付,天天和来往的人一起谈说论辩,远近没有不知道的。可是,他与南郭子隔墙为邻二十年,却从不互相拜访交往;在路上相遇,好像互相看不见对方似的。门徒弟子们都以为列子与...
列子学习道术,三年之内,心中不敢思考是与非,嘴上不敢言说利与害,这样老商先生才开始对他斜视一下罢了。五年之后,心中反而思考是与非,嘴上反而言说利与害,这样老商先生才开始舒展面容,对他笑一笑。七年之后,随着心灵去思考,反而感觉没有什么是与非;顺着口舌去言说,反而感觉没有什么利与害。先生这才开始让列子...
起初,列子非常喜欢到处游览。壶丘子便问他说:“御寇,你喜欢游览,游览中你爱好的是什么呢?”列子说:“游览的快乐,在于所赏玩的事物没有陈旧的。别人游览,欣赏的是所见到的事物;我游览,却是在观察事物的运动变化。游览啊游览啊!没有人能分辨这两者的不同。”壶丘子说:“御寇,你的游览本来与别人相同嘛,为什么...
龙叔对文挚说:“您的医术相当精深。我现在有病,您能治愈吗?”文挚说:“一切听从您的吩咐。不过,先说说您患病的症状。”龙叔说:“我受到家乡人的赞誉,并不以此为荣耀;受到全国人的毁谤,也并不以此为耻辱。有所获得也感觉不到欢喜,有所损失也感觉不到忧愁。以为活着就如同死亡,认为富贵同贫穷一样;感觉人和猪等...
不凭借什么而永远生存的,这是自然之道。顺应生存规律而生存,所以虽然生命终结,但是仍然没有消亡,这是正常现象。根据生存规律而死亡的,则是一种不幸。有所凭借而经常死亡的,也是自然之道。顺应死亡之道而死亡,所以尽管生命尚未终结,但为生之理已经死亡,这也是正常现象。根据死亡之道应该死亡,却生存下来的,就是...
眼睛将要失明的人,先能看清秋毫一样的细微东西;耳朵将要变聋的人,先能听到蚋虫乱飞的声音;口舌将要失去味觉的人,先能辨出淄水和渑水的不同滋味;鼻子将要失去嗅觉的人,先能闻出火焦木朽的气味;身体将要僵硬的人,先能快速地奔跑;心神将要迷乱的人,先能清楚地识别出是非:因此,事物不发展到极点,就是不会走到它...
郑国的圃泽有许多贤能之士,东里有许多有才之人。圃泽弟子中有个叫伯丰子的,外出路过东里,遇到了邓析。邓析回头看着他的弟子,笑了笑说:“我为你们戏弄戏弄那个走来的人怎样?”邓析的弟子们说:“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。”邓析对伯丰子说:“你懂得受人供养与自己养活自己的道理吗?接受别人供养而不能自己养活自己...
公仪伯由于力气大而闻名于各诸侯国,堂谿公把公仪伯力气大的事情报告给了周宣王,周宣王备下厚礼去聘请他。公仪伯到来。宣王看他的相貌,完全像是个懦弱无力的人。宣王心中疑惑,问道:“你的力气怎么样?”公仪伯说:“我的力气能折断春螽的大腿,刺穿秋蝉的翅膀。”宣王变了脸色,说:“我的力气能撕裂犀牛和兕的皮革,...
中山公子牟,是魏国一个贤能的公子。喜好同贤能的人交往,不关心国家事务,而是欣赏赵国人公孙龙。乐正子舆一伙人却为此嘲笑他。公子牟说:“你为什么要嘲笑我欣赏公孙龙呢?”子舆说:“公孙龙的为人,实践没有老师指导,学业没有朋友相助,巧言善辩而不合事理,思想散漫而不成学派,喜欢奇谈怪论而又胡说八道。企图迷惑...
尧治理天下五十年,不知道天下是治理好了呢,还是没有治理好?不知道广大百姓是愿意拥戴自己呢,还是不愿意拥戴自己?尧询问左右近臣,左右近臣说不知道。又询问外朝参政官员,外朝参政官员也说不知道。再去询问在野的贤人,在野的贤人还说不知道。尧于是换上平民便服,打扮成百姓的样子,亲自到街市访察,听到一首儿童歌...
关尹喜说:“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做到不偏执,外界之物就会自我突显。这时行动起来就会像流水一样自然,自高而低,顺势而走;静止下来就会像镜子一样平静,反照原物,不隐藏,不包容;反应外物时就会像回声一样发出声响,不变原貌。所以说,道是顺应万事万物变化的。只有事物违背道,道不会违背事物。善于顺应道的人,也不...
张良素来体弱多病,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,天下初定,他便托辞多病,闭门不出,修炼道家养生之术,并随着刘邦皇位的逐渐稳固,逐步从“帝者师”退居至“帝者宾”的地位,遵循着可有可无、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。在汉初剪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,张良极少参与谋划。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,张良也恪守“疏不问亲”的遗训。 张良...
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,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。他兴建华丽的琼楼瑶台,整日“以酒为池,以肉为林”,和爱妃妲己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,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欲望,纣王加重赋税,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。百姓起来反抗,他就用重刑镇压。他设置了“炮烙”酷刑,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烫死。叔父比干规劝他,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。纣王...
齐国有个财主,自恃有钱,占有广阔的土地,所以在乡里横行霸道。他强行规定:村子里的人见到他,都必须低头向他行礼,否则就要受到他的处罚。 晏子听说后,就穿着破烂的衣服来到这个村子。刚走到村口,正好遇到这个财主正在那里显摆。看见有人有人向村子走来,财主就大声喝道:“穷小子过来,快点向我行礼!” ...
曾参随孔子从出国返回鲁国后,继续学习与研究儒学,锲而不舍。这时的他没有任职,仍在家耕田,生活很是窘迫。鲁国国君听说后,对他非常关心,决定赠以“食邑”。但曾参以为领受“食邑”是只拿俸禄不做事情,不如自食其力为好。于是便固辞不受。 国君派来的使者好心劝说曾参:“先生非求于人,为何不受?”
南朝时候,有个叫吕僧珍的人,生性诚实老实,又是饱学之士,待人忠实厚道,从不跟人家耍心眼。吕僧珍的家教极为严格,他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、严格要求,所以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,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待人和气、品行端正。吕僧珍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。 南康郡守季雅是个正直的人,他为官清正耿直,秉公执法,从来不愿屈...
明朝翰林邝子元,曾患心病,白天也没有精神,每天昏昏沉沉像在梦中一样。有人向他推荐说:“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咒,不用医药,能治心病。”于是邝子元就去真空寺请教。 老僧见到他,看了看他的面容,说:“你的病起于烦恼,烦恼生于妄想。妄想的来源大概有三种: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,悲欢离合,及种种闲情,此是过去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