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经》,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,是道家重要典籍,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。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每篇文字,不论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篇篇珠玉,浅显易懂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

仲尼篇

仲尼,即孔子。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,思想家,政治家,教育家,社会活动家,古文献整理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。他一生从事传道,授业,解惑,被中国人尊称“至圣先师,万世师表”,其言论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。《仲尼》篇由三段议论和十二个故事组合而成,旨在论述如何遵循“道”的本性来认识世界,其中兼述养生体道方面的内容。全篇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:前四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,主要讲述如何达到无乐无知,真乐真知的境界,那就是亢仓子所说的“体合于心,心合于气,气合于神,神合于无”。至于什么是“圣人”,孔子用这种无为而不为的顺物之情做了巧妙回答。从这些都可以看出,即使四贤的仁、智、勇、庄加起来也不及一圣。第二部分是第五到第八自然段,其中南郭子的“貌充心虚,耳无闻,目无见,口无言,心无知,形无惕”,列子的“心凝形释,骨肉都融”、“物物皆游,物物皆观”,龙叔的“方寸之地虚矣,几圣人也”等等言行,都体现了养生体道的内修功夫。第三部分是第九到第十一自然段组成,论述了生与死有幸运和不幸运之说、物极必反、无知主宰有知,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道与常理无处不在。第四部分为第十二到第十四自然段,从公仪伯所讲善于使用气力胜过以力气自负,公子牟与乐正子舆争论公孙龙的言论是谬论,还是“至言”,到尧治理天下“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”,讲的都是处事、治国要遵循“道”,不能任意逞志。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第五部分,是关于关尹论“道”,是对上述四个部分的故事和议论的概括和总结,告诉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,不能违背“道”的本质。
仲尼闲居,子贡入侍,而有忧色。子贡不敢问,出告颜回。颜回援琴而歌。孔子闻之,果召回入,问曰:“若奚独乐?”回曰:“夫子奚独忧?”孔子曰:“先言尔志。”曰:“吾昔闻之夫子曰:‘乐天知命故不忧’,回所以乐也。”孔子愀然有间曰:“有是言哉?汝之意失矣。此吾昔日之言尔,请以今言为正也。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,未知乐天知命有忧之大也。今告若其实:修一身,任穷达,知去来之非我,亡变乱于心虑,尔之所谓乐天知命之无忧也。曩吾修《诗》、《书》,正《礼》、《乐》,将以治天下,遣来世;非但修一身,治鲁国而已。而鲁之君臣日失其序,仁义益衰,情性益薄。此道不行一国与当年,其如天下与来世矣?吾始知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无救于治乱,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。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。虽然,吾得之矣。夫乐而知者,非古人之所谓乐知也。无乐无知,是真乐真知;故无所不乐,无所不知,无所不忧,无所不为。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,何弃之有?革之何为?”颜回北面拜手曰:“回亦得之矣。”出告子贡。子贡茫然自失,归家淫思七日,不寝不食,以至骨立。颜回重往喻之,乃反丘门,弦歌诵书,终身不辍。

孔子安闲在家,子贡进去陪侍他,见他面带愁容。子贡没敢询问,出来告诉了颜回。颜回便拿过琴来边弹边唱。孔子听到了琴声,果然把颜回叫了进去,问道:“你为什么独自快乐?”颜回说:“先生为什么独自忧愁?”孔子说:“先说说你现在的想法。”颜回说:“我以往听先生教导说:‘乐天知命所以没有忧愁。’这就是我快乐的原...

中山公子牟者,魏国之贤公子也。好与贤人游,不恤国事,而悦赵人公孙龙。乐正子舆之徒笑之。公子牟曰:“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?”子舆曰:“公孙龙之为人也,行无师,学无友,佞给而不中,漫衍而无家,好怪而妄言。欲惑人之心,屈人之口,与韩檀等肄之。”公子牟变容曰:“何子状公孙龙之过欤?请闻其实。”子舆曰:“吾笑龙之诒孔穿,言‘善射者,能令后镞中前括,发发相及,矢矢相属;前矢造准而无绝落,后矢之括犹衔弦,视之若一焉。’孔穿骇之。龙曰:‘此未其妙者。逢蒙之弟子曰鸿超,怒其妻而怖之。引乌号之弓,綦卫之箭,射其目。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,矢隧地而尘不扬。’是岂智者之言与?”公子牟曰:“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。后镞中前括,钧后于前。矢注眸子而眶不睫,尽矢之势也。子何疑焉?”乐正子舆曰:“子,龙之徒,焉得不饰其阙?吾又言其尤者。龙诳魏王曰:‘有意不心。有指不至。有物不尽。有影不移。发引千钧。白马非马。孤犊未尝有母。’其负类反伦,不可胜言也。”公子牟曰:“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,尤其在子矣。夫无意则心同。无指则皆至。尽物者常有。影不移者,说在改也。发引千钧,势至等也。白马非马,形名离也。孤犊未尝有母,非孤犊也。”乐正子舆曰:“子以公孙龙之鸣皆条也。设令发于余窍,子亦将承之。”公子牟默然良久,告退,曰:“请待余曰,更谒子论。”

中山公子牟,是魏国一个贤能的公子。喜好同贤能的人交往,不关心国家事务,而是欣赏赵国人公孙龙。乐正子舆一伙人却为此嘲笑他。公子牟说:“你为什么要嘲笑我欣赏公孙龙呢?”子舆说:“公孙龙的为人,实践没有老师指导,学业没有朋友相助,巧言善辩而不合事理,思想散漫而不成学派,喜欢奇谈怪论而又胡说八道。企图迷惑...

  • 1页21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