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子跟着壶丘子林学道。壶丘子林说:“等你懂得保持谦退,就可以探讨如何立身处世了。”列子说:“希望听您讲讲保持谦退的道理。”壶丘子林说:“回头看看自己的身影就知道了。”列子回头观察自己的身影:身体弯曲,影子就随着弯曲;身体挺直,影子就随着挺直。既然这样,可见影子的弯曲与挺直依赖于身体的变化,而不在影...
关尹对列子说:“发出的言辞美好,声音动听,回音就美好动听;发出的言辞丑恶,声音难听,回音也就丑恶难听。身体修长,影子就修长;身体短小,影子就短小。个人的名声就等于回音,个人的行为就等于身影。所以说:谨慎你的言语,将会有应和它的回音;谨慎你的行为,将会有跟随它的身影。因此,圣人听到一个人的言辞就能判...
严恢说:“那些学习道术的人为的是求得财富。假如我现在获得珠宝也能富有,哪里还用什么道呢?”列子说:“夏桀、商纣就是因为只重财利而轻视道义才灭亡的。幸好有些事情还没有告诉你!作为一个人却不懂得道义,只知道吃喝,这不过是鸡狗罢了。逞强争食,相互角斗,胜利的就是宰制者,这不过是禽兽罢了。已经干出鸡狗禽兽...
列子练习射箭已能射中箭靶,便去报告给关尹子。关尹子问:“你知道你能射中箭靶的原因吗?”列子回答说:“不知道。”关尹子说:“那你的箭术还不行。”列子回去继续苦练。三年以后,又把练习情况报告了关尹子。关尹子说:“你知道你是怎样射中箭靶的吗?”列子说:“知道了。”关尹子说:“可以了;牢牢记住,千万不要忘...
列子说:“气血旺盛的人容易骄傲,体力充沛的人容易激愤,都不可能和他们论道。因此头发没有花白的人论道,往往会丧失道德本意,更何况行道呢?因此骄横激愤的人,就不会有人来将缺点告诉他。而没有人将缺点告诉他,那他就孤立无援了。贤明的人善于任用别人,因此虽然年纪老了,但精神仍然没有衰弱;虽然智力耗尽,但思维...
宋国有个人用玉石为国君雕刻构树叶片,三年完成。茎脉和叶柄肥瘦适度、叶毛与柄刺繁密而有光泽,即使混杂在真的构树叶片中也无法辨别。这个人就凭着他的这个精巧手艺得到了宋国的俸禄。 列子闻听这件事,说:“假使天地孕育万物,要三年才能长成一片叶子,那么万物之中有枝叶...
列子过着贫困的生活,面带饥色。有门客对郑国国相子阳说:“列御寇原是有道之士,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,您恐怕是不喜欢有道之士吧!”子阳立即派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。列子出来见到使者后,再三拜谢,坚决辞受。使者只好离开。列子进屋,他的妻子用怨责的眼光看着他,并捶着胸口说:“我听说作为有道之人的妻子都能过...
鲁国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,一个爱好学问,一个喜欢军事。爱好学问的用学术向齐侯求取官职;齐侯任用了他,让他担任各位公子的老师。爱好军事的到了楚国,用兵法向楚王求取官职;楚王很喜欢他,让他担任军正。这两个儿子的俸禄使家庭逐渐富有,官爵使亲人感到荣耀。 施家的邻...
晋文公出师,会盟诸侯,准备讨伐卫国。公子锄听后仰天大笑。晋文公问他笑什么。他说:“我笑我的邻居送他的妻子到娘家去,路上遇见一个采桑的妇人,不觉产生好感,便上前和她谈笑起来。可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妻子,也有别的男子正向她招手调情。我偷笑的就是这件事。” 晋文公领...
晋国苦于盗贼猖獗。有个名叫郄雍的人,擅长识别盗贼相貌,只要察看他们的眉目神情,就能获得真情。晋侯派他去辨认盗贼,千百人中无一漏网。晋侯大为高兴,告诉赵文子说:“我得到一个人,全国的盗贼差不多都快抓干净了,还要用那么多人干什么呢?”赵文子说:“主上依仗窥伺观察来捕捉盗贼,盗贼不但清除不尽,而且郄雍必...
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,在河堤上停住马车观览。只见这里的瀑布高达三十仞,漩涡有九十里,鱼鳖不能游渡,鼋鼍无法停留,却有一个汉子正要涉水。孔子派人沿着河岸跑去制止他,说:“这里的瀑布高达三十仞,漩涡有九十里,鱼鳖不能游渡,鼋鼍无法停留。大概很难游渡过去吧?”那汉子听了毫不在意,就渡过河去,上了岸。孔子问...
白公胜问孔子:“人可以和别人一起密谋吗?”孔子没有回答。白公胜再问:“如果把石块投入水中会怎样呢?”孔子说:“吴国善于潜水的人就能把它取出来。”白公又问:“如果把水倒入水中会怎样呢?”孔子说:“淄水与渑水混合在一起,易牙尝一尝就能分辨出来。”白公胜说:“那么,一个人就绝对不能同别人密谋了吗?” ...
赵襄子派新稚穆子攻打狄族人,大获全胜,夺取了左人、中人两座城邑;新稚穆子派驿使回来向赵襄子报捷。赵襄子正在吃饭,听后面带愁容。身边侍候他的人说:“一天就攻下两座城邑,这是人人应该高兴的事;而现在您却有愁容,为什么呢?”襄子说:“江河涨潮不过三天即退,暴风骤雨不过一个早晨就停,正午的太阳转瞬便斜。如...
宋国有个好行仁义的人,连续三代都不懈怠。他家中的黑牛无缘无故地生下一头白色牛犊,便去请教孔子。孔子说:“这是吉兆,可以用它来祭祀上帝。”过了一年,他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,他家中的黑牛又生下一头白色牛犊。他父亲又叫儿子去请教孔子。儿子说:“上次问他以后你的眼睛就瞎了,还问他做什么?”父亲说:“圣...
宋国有个走江湖玩杂耍的人,想以杂技表演求得宋元君赏识。宋元君召见了他,并让他表演技艺。只见他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杆绑在小腿上,时而快走,时而奔跑;手上还轮流抛接七把短剑,总有五把短剑在空中飞跃。元君大为吃惊,立即赏赐给他金银布帛。 又有一个走江湖玩杂耍的...
秦穆公对伯乐说:“你的年岁大了,你的子孙中有没有可以派去访求良马的人呢?”伯乐回答说:“良马可以从它的体态、外貌、筋骨鉴别出来;至于天下最好的马,其神气却在恍恍惚惚、似有似无之间,像这样的马,跑起来四足不沾尘土,车轮不留痕迹,极为迅速。我的子孙都是下等人,可以教他们怎样识别良马,却无法教他们怎样识...
楚庄王问詹何说:“治理国家应该怎么办啊?”詹何回答说:“我只懂得修养身心的道理,不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。”楚庄王说:“我得以祭祀宗庙和掌管国家,希望学到怎样保持它的办法。”詹何回答说:“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却混乱的,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不好而国家却治理好的。因此,治国的根本在于修养...
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说:“人们有三件事最容易招致怨恨,你知道吗?”孙叔敖说:“说的是什么呢?” 狐丘丈人回答说:“爵位高的,别人会妒忌;官职大的,君主会猜忌;俸禄厚的,怨仇会降临。”孙叔敖说:“我的爵位越高,我的志向就越低;我的官职越大,我的雄心就越小;我的俸...
孙叔敖病重,快死的时候,告诫他的儿子说:“大王多次要封赏土地给我,我都没有接受。如果我死了,楚王就会封赏给你。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土地。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名叫寝丘的地方,这里不仅土地贫瘠,而且地名不吉利。当地的楚人相信鬼神,而越人则习惯祈祷吉祥,能够长久拥有的封地也就只有这里了。” ...
牛缺是上地的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,他到邯郸去,在耦沙这个地方遇上了强盗,把他的衣物车马全部抢走了,牛缺便步行而去。牛缺被抢后看上去依然是欢欢喜喜的样子,毫无忧愁吝惜的神色。强盗追上前问他原因。他说:“君子不因为这些身外之物而损害自己的身心。”强盗说:“嘻!真高尚啊!”接着又相互商议说:“以他的贤明,...
虞氏,是梁国的富人,家境充盈殷实,金钱布帛无法统计,资财货物无法估量。虞家的人登上高楼,俯临大路,奏着乐队,摆上酒席,在楼上下棋掷骰取乐,碰巧有一群侠客经过楼下。楼上的赌客在掷骰子,中了头彩,因连胜两招而高兴得放声大笑。恰好天上飞翔的老鹰张嘴掉下一只腐烂的老鼠,打中了从楼下路过的侠客。侠客们听见笑...
东方有个人叫爰旌目,要到某个地方去,却饿得晕倒在半路上。狐父地方一个强盗名叫丘的,看见了就用一壶水泡饭喂给他吃。爰族目吃了三口以后便睁开了眼,说:“你是干什么的?”强盗说:“我是狐父地方的人,名叫丘。”爰旌目说:“啊!你不是强盗吗?为什么要给我东西吃呢?我是有节操的君子,宁死也不会吃你的食物。”说...
柱厉叔侍奉莒敖公,自己认为莒敖公不了解自己,便离开了他,隐居在海边。夏天吃菱角,冬天就吃橡栗。后来,莒敖公遭受危难,柱厉叔辞别他的朋友,前去拼死援救他。他的朋友说:“你自己认为莒敖公不了解你,所以才离开他的。现在又要拼着性命前去援救他,这样,了解与不了解就没有分别了。”柱厉叔说:“不是这样的;我正...
杨朱说:“带给别人利益,就会收到实惠;带给别人怨恨,就会招来祸害。从这里发出而在外面得到响应的,只有内心的情感,因此贤明的人十分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。”
杨朱的邻居丢失一只羊,邻居率领全家老小,又请杨朱的童仆帮助一齐追赶。杨朱说:“唉!丢失一只羊,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追呢?”邻居说:“岔路太多。”追羊的人回来以后,杨朱问:“找到羊了吗?”邻居说:“丢失啦。”杨朱问:“怎么会丢失呢?”邻居说:“岔路之中又有岔路,我们不知道该往哪里追,所以只好回来了。”...
杨朱的弟弟叫杨布,穿着白布衣服外出。正好赶上天下雨,他就脱下白布衣服,穿着里面的黑布衣服回家。他的狗没有认出来,冲着杨布乱叫。杨布大为恼怒,准备打它。杨朱说:“你不要打啦!你也会这样做的。先前如果让你的狗白色出去,黑色回来,你难道不感到奇怪吗?”
杨朱说:“做好事不是为了名声,而名声却会随之而来;有名声不是为了获得利益,而利益也会跟着到来;有利益并不希望争夺,而争夺就会随之到来。因此,有德行的人做好事必须要谨慎。”
从前有个自称通晓长生不死之术的人,燕国国君派人向他学习,没有学成,而自称通晓长生不死之术的人死了。燕王很是恼怒,要把那个派去学习的人处死。燕王宠幸的臣子劝谏说:“人们所担忧的事情,没有比死亡更急切的;个人所重视的事情,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。他自己都丧失了生命,怎么能让您长生不死呢?”燕王听罢,觉得很...
邯郸地方的百姓在正月初一日向赵简子敬献斑鸠,赵简子非常高兴,重重地赏赐了他们。有个门客见了,问他其中的原因。赵简子说:“正月初一放生,表示我对小生命的恩德。”门客说:“百姓知道您要放掉这些小生命,因此就竞相去捕捉它们,这样被弄死的斑鸠就多啦!您如果想要它们活命,倒不如禁止百姓进献,不准他们捕捉。像...
齐国的贵族田氏在大堂上祭祀祖先,前来参加的客人有一千多人。酒席中,有人献上鲜鱼和肥鹅,田氏看着这些菜,便感慨地说:“上天对人类的恩德真是深厚啊,它繁殖五谷,又生育鱼鸟来供我们享用。”众位宾客听后,像回声一样附和。 鲍家的孩子只有十二岁,也参加了酒宴,站起来...
齐国有个穷人,经常在城里的集市上讨饭。人们厌恶他这样频繁讨要,就没有人再肯施舍给他了。于是他到了田氏的马棚里,跟着马医干苦力而得到一些食物。城里的人戏弄他说:“跟着马医做苦力混饭吃,不觉得耻辱吗?”讨饭的人说:“天下最耻辱的事情莫过于讨饭。我过去讨饭都不觉得耻辱,难道还会以跟着马医干苦力为耻辱吗?...
宋国有个人在路上闲逛,捡到了一个别人废弃的契据,他连忙拿回家藏了起来,仔仔细细地数了数那契据上的刻齿。然后告诉邻居说:“我发财的日子就要来到啦!”
有个人家里的梧桐树凋枯了,他邻居家的老人说枯死的梧桐树长在院里不吉祥,吓得这个人赶忙把枯树砍倒了。邻居家的老人于是请求把枯树送给他当柴烧。这个人听了很不高兴,说:“邻居家的老人原来只是想要柴火才让我把枯树砍掉的。同我是邻居,却是这样阴险,做人难道可以这样吗?”
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,怀疑是他邻居家的孩子偷了。看那个孩子的走路姿势,像是偷斧子的;面部表情,像是偷斧子的;言谈话语,像是偷斧子的;总之,这个孩子的所有动作态度,无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。不久,他在山谷里掘地,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把斧子。过了几天又见到他邻居家的孩子,动作和态度便没有一处像偷斧子的人了...
楚国大夫白公胜整天阴谋叛乱,朝见结束后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,倒拄着马棰,棰端的铁针刺破了他的下巴,鲜血一直流到地上,他都没有察觉。郑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后说:“连自己的下巴都忘了,还有什么不会忘记呢?”意念高度倾注在一点上,走路时脚绊到树桩上,或掉进土坑里,甚至脑袋撞到直立的树干上,自己也觉察不到。...
从前,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,清早穿好衣服、戴好帽子来到集市上,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,拿起人家的金子就跑。官吏捉住了他,问道:“人都在那里,你为什么还要拿人家的金子呢?”他回答说:“我拿金子的时候,没有看见人,只看见了金子。”
齐国的大将田忌,很喜欢赛马,有一次,他和齐威王约定,要进行一次比赛。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、中、下三个等级。比赛的时候,他们上马对上马,中马对中马,下马对下马。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,所以赛了几次,田忌都以失败告终。 田忌觉得很扫兴,比赛还没有结束,就垂头丧气地想要离开赛马场。这时,田忌...
公元前262年,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,占领了野王邑(今河南沁阳),截断了上党郡(治所在今山西长治)和韩都的联系,上党形势危急。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,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。 赵孝成王(赵惠文王的儿子)派军队接收了上党。过了两年,秦国又派王龁围住上党。 赵孝成...
汉元年十月,刘邦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。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,用丝绳系着脖子,封好皇帝的玉玺和符节,在枳道旁投降。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。刘邦说:“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,就是认为我能够宽厚容人;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,又杀掉人家,这么做不吉利。”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,就向西进入咸阳。 看到那...
孔子,名丘,字仲尼,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被后世尊为“至圣”、“万世师表”。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,给后人留下了好榜样。 有一次,孔子与弟子们东游。待马车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,大道边上有一群玩耍的小孩儿,其中一个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“城”,坐在里面一动不动。子路见状,停车呵斥小孩,道:“小孩子怎么不让...
杨震(?—124),字伯起,东汉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县东南)人。幼年时家境贫寒,但他勤奋刻苦,博学多才,“明经博览,无不穷究”,成为当时的大儒学家,开馆授学,有“关西孔子”之称。 据说曾经有一只冠雀衔了三条鳝鱼,飞到他家的窗台上。他的学生看到后说:“老师,这种形状的鱼,据古书上所说它的颜色与官服的颜色相...
富弼(1004—1083)北宋人,字彦国,洛阳人。26岁踏上仕途,竭尽全力为朝廷尽忠。 年少时的富弼,总是假装糊涂。有一次,他走在洛阳大街上,有人过来悄声说:“某某在背后骂你!”富弼看也不看,说:“大概是在骂别人吧。”那人又说:“人家指名道姓在骂你呢!”富弼依然不慌不忙地说:“怕是在骂别人吧,估计是有人跟我同名同...
齐国军队去攻打鲁国,到了鲁国郊外的地方,看见一位妇女走在路上,妇女的一只手牵着一个孩子,另一只手抱了一个孩子。齐国的士兵就去追他。那位妇女就把手里抱着的小孩儿丢掉,拉着手中牵着的孩子一同逃跑了。 士兵把那位妇女追到了,就问他:“你丢弃手里抱着的孩子,却带了牵着的孩子一同逃走,这是什么缘故呢?” ...
李林甫,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著名奸相。他收买嫔妃宦官,探求玄宗动向,千方百计迎合意旨,因而获得信任,掌握大权。他为人刻薄阴险,对于才学高博之人或者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,他都设法排斥。他表面上对人甜言蜜语,背后却阴谋害人,当时为相的张九龄、裴耀卿、李适之等人都被他排挤罢相。 李林甫对于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宰...